医生资源松绑:从“多点执业”到“自由执业”
自2009年启动新一轮医改至今,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,医生从“审批制多点执业”到“备案制多点执业”再到“自由执业”,是医改深水期的重要尝试,旨在促进医疗人才的纵向和横向流动。既向公立医院体系内的基层、社区医院流动;又向公立医院体系外的民营医院流动。但在现实中,医疗人才在公立与民营体制间的横向流动难度最大,远大于公立医院体制内的纵向流动。
在当前的体制下,医生的人事、薪酬、医疗保障、养老保障等与所在单位密切相关。医生的医疗实践、后续教育等也都依赖于所在医院提供的平台,医院的等级决定了医生的医疗水平和发展前途。可以说,公立医院的医生依附于现行的体制,难以成为“自由执业者”。
但在大多数国家,医生都是“自由执业者”。以美国为例,医师以州为地域进行注册,并独立于医院之外,与医院是合作关系,可在本州内的不同医疗机构行医。为了方便民众就医,政府还规定医师必须每周到社区医院坐诊一次。医师协会负责监管医师的医疗质量,定期随访其治愈率、死亡率等,以保障居民就医的质量。除此之外,医师必须购买医疗责任保险,以减少多点执业的风险。
“自由执业”过程中医疗风险的管控:商业险+PHP模式
PHP(Physician Hospital Partnership)是国际通用的医疗规则,尤其是顶尖的专家、医生,大都采用此种模式与医院进行合作。这种模式不同于国内传统的医院、医生简单雇佣、聘用的体制,医生和医院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。中国医生自由执业可以采用PHP模式。北京善方医院院长杨文表示,商业险加上PHP是高端医疗产业一条清晰可鉴的运营模式。高端商业险与医疗机构的对接,可以为客户在享受专业医疗服务时提供更规范、更可靠的信用保障以及支付保障。国内首家医生集团——“张强医生集团”目前就是采用这种PHP模式。
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松绑、以个人为主体的医生个人职业责任保险的出现和国外PHP 模式的借鉴,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医生资源从体制内流向民营医院,为民营医院的发展添砖加瓦。
民营医院的发展方向
《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》中提出“社会办医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社会办医可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,与公立医院形成有序竞争;可以提供高端服务,满足非基本需求;可以提供康复、老年护理等紧缺服务,对公立医院形成补充。”
避免同质竞争,走专科高端路
相对于综合性医院而言,专科医院不论在专家、宣传还是资金上都有一个聚焦点,且特色明显,可以聚集一部分专科病人资源,更容易形成口碑。专科医院由于致力某个专业的强项,院方能集中财力聘请医疗技术过硬的人员,聘请知名专家坐诊,购买该专业领域内的精良设备,因此投入相对较少。随着我国中高收入人群的增加,商业保险的发展以及民众健康意识的加强,高端医疗的目标患者群体正在由原来的富余人群逐渐扩大。高端医疗医院和诊所的地也将由北京、上海等逐步扩大到二线城市。如和睦家早期运营主要集中于北京和上海,而目前已扩展到无锡、广州和天津并计划在将来向成都、青岛等二线城市延伸。一些热门的专科领域在市场定位上会有中低端转向高端,如中端妇女专科医疗服务向高端妇儿医疗服务转移。
从单体医院向专科连锁转变
民营医院在综合实力上无法与公立医院抗衡,但是在服务和价格上比公立医院有优势。在一些医保覆盖率较低,对医疗器械依赖程度高,对医生和技术能力要求相对较低,如眼科、口腔科、美容等专科领域,民营医院就具有竞争优势。另外,由于专科医院规模较小、技术壁垒低、可复制性强,所以连锁医院容易取得快速扩张的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。比如:用准分子激光技术的爱尔眼科在上市之初仅有19家连锁医院,上市之后保持每年5-10家医院的速度进行扩张,到目前已经在全国27个省(市、区)建立了120多家眼科连锁医院;具有放疗及影像技术的泰和诚医疗在全国56个城市开设了140多家肿瘤放射治疗和影像诊断中心。
国有综合医院私有化
2016年,中国共有100多家公立医院被改制;社科院朱恒鹏教授曾预言,未来40%的公立医院将会被改制。“十三五”医改规划明确提出,规范公立医院改制,推进国有企业所属医院分离移交和改制试点。这将意味着国有企业所属医院将成为“十三五”期间改制的重点,朱恒鹏认为,现在全国有8000多家国有企业医院,其中有差不多2000家医院是优良资产,这批医院的全盘卖出已经在各级领导层面达成了共识。除此之外,一些省会级、地级城市的二级医院综合性医院,处于夹心层,处境艰难,政府无钱支持二级及以下医院,二级医院的卖出也将是大势所趋。
健康服务,医养结合
随着慢性病侵袭、亚健康人群增多、老龄化加速,健康已不再只靠打针吃药,而是更注重生命质量,大健康产业是发展趋势。而与此同时,民营医院的床位空置率高、就诊人数低,应该走出围墙,向健康服务业延伸,包括医疗服务、康复保健、健康养老、健身养生等众多领域。健康服务不同于医疗服务,是基于医疗服务的前移和后延。“前移”可以涵盖健康咨询、家庭保健、中医保健等新兴服务,而“后延”则可以包括术后康复、月子中心、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等领域。相对于医疗服务,这些领域技术壁垒不高,启动资金要求较低,服务性强且是大型公立医院无暇顾及的,因而在政策支持下有望快速增长。
民营医院的药品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
虽然民营医院的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数仅为全国服务量的12%左右,与国务院“十二五”医改规划提出的在2015年达到服务总量20%的目标还相距较远,但是从整体趋势上来看,民营医院的诊疗人次占比和出院人数占比是逐年上升的,与此同时,公立医院的占比在逐年下降。据IMS统计,2015年中国医药市场达到11000多亿人民币,结构上依然以处方药为主。医院作为处方药的主要销售渠道,占总销售的77%。据《2015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蓝皮书》显示,我国医疗器械2015年市场总规模约为3080亿人民币。所以,如果按照民营医院占全国总医疗人次的12%来算,民营医院药品销售的市场约为1016亿人民币,医疗器械市场约为370亿人民币。在国家政策利好和行业监管逐渐规范的大环境下,民营医院医疗水平和诊疗人数占比一定逐步上升,所以,不管对于药企还是医疗器械厂家来说,民营医院是一个越来越不容忽视的市场和未来业务的重要增长点。